养鳄龟怎么改善水质?
温度对于水质的影响相当大,在温度较低时,如15度以下,水质的自净能力将大大降低,导致水质条件变差。因此在南方地区,冬季的水质容易管理,因为南方冬季的水温高,水质自净能力强,可以利用的有益生物比较多。但在北方情况就不同了,冬季水温低,水质自净能力差,可利用的有益生物少,为了保证水质,一定要减少投喂量,减少排泄物。可以考虑使用微循环增氧或底部增氧,提高底部温度,增加底部溶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让浮游生物、微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在高温季节,温度高,水质自净能力强,有益生物繁殖能力强,水质相对容易管理。但高温季节往往伴随着降雨,而且雨量大又急,雨水进入池水后,会突然改变池水性质(突然降低水温、大量稀释、带入大量泥沙等),造成微生物、浮游生物、水质调节剂等突然失去平衡,甚至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变瘦,有机物及排泄物不能及时被分解,水质很快变坏。因此在大雨后,一定要想办法改变水体透明度(变清),并保持底部增氧。如果水质仍然不能改善,可以使用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
在晴天或光照强时,水体透明度要高,光照能投射到水底,让底部的浮游生物、藻类、微生物得到充足的光照,使它们繁殖速度加快,分解能力增强。水体透明度主要靠使用增氧、肥料等来达到。如果阴雨天多,水体透明度要适当降低,因为光照少,如果透明度高,光照很难照到中下层水和水底,中下层和底层浮游生物、微生物等得不到充足光照,不能很好地工作,分解能力差,水体往往很快恶化。水体透明度(浑浊度)主要靠使用增氧、营养底质等来达到。
总的来说,在南方地区,冬季水质容易管理,只要少投喂,多增氧、保持底部(中、下层)水质良好即可。到了气温高的4月份,在晴天或光照好天气,水体透明度保持高(绿棕色25~30厘米,茶棕色35~40厘米),中下层、底层微生物和有益生物得到充足光照,繁殖速度、分解能力增强;在多雨天气,水体透明度要适当降低,靠使用营养底质、增效菌、护水露等来达到,保持底部增氧,使中下层、底层生物繁殖速度、分解能力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北方地区和南方不同,冬季饲养应少投喂、多增氧;进入春、秋季节,应多使用营养底质、增效菌、护水露,在晴天或光照强时保持较高透明度,多增氧,保持底部水体良好生态。阴雨天则要适当降低透明度,保持水质不会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