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饿治是什么意思?

辛集平辛集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饥饿”其实指的是一种训练方法,全称是“饥饿训练法(Hunger Training)”。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文献中,指控制进食以建立和强化个体的体重减轻。研究者认为,肥胖是因为个体对营养物质(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过度渴求所导致的。他们主张通过限制食物的摄入、延长饱食时间间隔来减少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降低体重的增加,以达到预防肥胖的目的。这些饮食原则与今天公认的“少吃多餐”“严格控制每日热量摄入”等营养干预措施有相似之处。 但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还有待商榷。首先让我们看看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营养素进入到胃肠道后,会被消化液分解成单体氨基酸或者单糖,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被合成蛋白或葡萄糖,然后被转运到全身各处供细胞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只有部分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大部分能量是以燃料的形式为细胞提供动力。也就是说,除非吃下去的食物不能被吸收,否则只要血液中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细胞就能不断获得能量供应而不会“饿”。反之,如果体内营养物质不足,肌肉就会释放脂肪酸等供细胞使用的储备能源,同时脂肪也会作为脂肪酸的来源被再利用。从生理学角度来说,“饥饿”并不能真正“饿死”身体。 那么这种饥饿训练对于防治肥胖会有作用吗?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给出了答案。在这项研究中,实验者让164位超重或肥胖的人参与6个月的随机试验,一半人获得低卡路里的食谱并接受专业指导,另一半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没有任何人可以因为节食而瘦下来!两组人的腰围、体重要素甚至运动量都没有显著差别。作者指出,尽管许多人经过6个月后会习惯新的低卡路里食谱,但身体并没有形成所谓的“饥饿机制”。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饥饿”来减肥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许多人在尝试节食后都会变瘦呢?原来,当人们吃下食物后,大脑会传递信号给垂体,进而分泌胰岛素,调节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身体会在一段时间内增加能量消耗,并且阻止脂肪沉积。但是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的反应会从敏感逐渐过渡到耐受,最后导致身体调节能力下降,进食量虽然减少,但代谢反应也相应减弱,最终达不到减重的目的。这种生理学的转变可能才是“饥饿”训练不能减肥的真正原因。 既然“饥饿训练”不能减肥,那用限制热量的方式来减肥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不少研究团队都发现,在限制饮食的热量条件下,小鼠能够依靠自身机制减轻体重并维持较长时间的低体重状态。更重要的是,在小鼠身上发现的这一现象是通过外周神经未梢(PNS)介导实现的,而PNS又可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CNS)中的核团直接或者间接调控进食行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